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特稿之一:中国光明照亮世界(1)

2017-01-16 20:07:23    人民网-时政频道  参与评论()人

事有因果,时移世易。近年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从源头到干流、支脉都显得迟滞有余、灵动不足,2017年仍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推动世界发展尤其需要增强信心。

在此之时,中国经济的稳定预期给世界经济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最前列。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惊艳“答卷”,中国,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信心来源之一。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7%左右,经济总量有望突破70万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2017年1月10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用一组数据说明,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十三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稳中向好、供给侧改革见成效、“营改增”全面推开、G20传递“中国方案”,亮眼成绩凝聚在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大事当中。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的中国经济,在守住增速底线的同时,还将继续“发力”,强劲跳动的脉搏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为强劲的信心。

经济新常态是大逻辑

中国信心从何而来?来自于中国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及时筹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纵观中国经济数据,2012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7%、7.7%、7.3%、6.9%,2016年的增速预计为6.7%,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图中,这些略微下滑的数据似乎显得有些“突兀”。

与之相伴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供需结构错配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税负负担沉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中国经济会怎么走,能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吗?究竟是短暂探底还是长期换挡?如何走上持续稳健发展的新常态?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针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科学判断,及时筹谋。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诠释了历史新起点上中国发展的现实。

转入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历经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会有一些波动,但仍稳定增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十二五”时期,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2%的年均贡献率相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8%和4.4%。

分年度来看,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国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2016年中国、美国、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为6.7%、1.6%、0.6%,据此测算,三国增长对2016年世界增长的贡献率将分别为41.3%、16.3%、1.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