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2月份CPI同比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12月份PPI同比上涨5.5%。专家分析,CPI保持温和上涨,PPI涨幅有所扩大,预计未来物价总水平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从同比看,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比基数相对较高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鲜菜价格涨幅大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因。
具体来看,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涨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对CPI的影响减少了0.3个百分点。
受到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总需求有所回暖等因素影响,2016年我国CPI保持2%的温和上涨,涨幅比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分月度来看,从去年初到8月,CPI呈现震荡回落走势,在探至1.3%的年内低点之后逐步回升并稳定在2%区间。
“全年CPI累计上涨2%,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属于温和通胀。结合去年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看,当前物价水平和经济形势总体匹配较好。”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相比于CPI的温和上涨,12月份PPI同比上涨5.5%,自9月转正以来,PPI涨幅逐步扩大。从环比看,12月份PPI上涨1.6%,涨幅继续扩大。
从主要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4.3%和2.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9、0.8和0.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1个百分点。
绳国庆分析,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针对PPI同比涨幅的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近期PPI上涨主要是受到去年低基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供求关系改善的影响。因为PPI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下降,形成的基数效应可能会给下一阶段PPI的上涨带来不小的翘尾因素。
展望2017,物价水平有望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上半年PPI呈持续上涨态势。工业领域需求难以显著增加,PPI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翘尾因素减弱,下半年涨势将有所放缓。
毛盛勇说,PPI对CPI的传导效应较弱。从服务、工业品和食品的消费来看,下一阶段CPI仍然会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虽然食品价格受季节性、节假日因素影响比较大,个别月份CPI涨幅可能出现波动,但不具有可持续性。2017年物价水平会保持温和态势,通货膨胀压力不会明显上升。
(责编:王千原雪、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