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名最高奖获奖人、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并没有“缩水”。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
瘦身 279项成果获奖减量不减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显示,2016年共评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较去年的295项,少了16项。事实上,这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第一次减少。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总数比2011年减少21%,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超3成。
而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统计,近五年来奖项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五年的平均数为307项,比上一个五年减少了48项。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三大奖总数都已控制在300项以下,分别为295项和279项。
对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奖项“瘦身”主要是压缩进步奖,希望通过改革,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程序。为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奖回归“推荐制”,本次评审中,专家和学术组织推荐渠道被拓宽,评审透明度增强,并首次采用了申请制的方式面向社会公众举办评审旁听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奖项数量虽然有所下降,分量却没有丝毫缩水。从今年高等级奖项成果来看,中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移动4G和北斗导航,均使中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再受制于人。
另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使中国在粲物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项目第一完成人陈和生说,在取得成果时更需冷静,要清醒地看到与国际最前沿的领域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科技工作者不断努力。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获奖情况反映了我国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取得进展,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表现出领先世界的端倪,在重大核心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同时,也表明我国科技奖励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质量,突出原始创新的贡献。
创新 科技成果各领域全方位覆盖
多个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奖励已经成为国家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肯定和展示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将更好地引导科技创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发力。
此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家重奖科技成果是对科技创新的极大激励,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陈劲表示。
以一直发展比较薄弱的基础研究来说,2016年也迈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继2013年铁基高温超导和2015年多光子纠缠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今年又有一项物理学领域的重大成果问鼎该奖项。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也是中国本土首次测得的粒子物理学基本参数,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