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夏斌解中国经济“迷局”:正在着陆的过程中(1)

2016-12-27 11:09:00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p28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I 摄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50期)

今年前三个季度,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都是6.7%。3个“6.7%”,体现出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平稳的态势。然而,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中国经济什么时候筑底、会不会硬着陆?目前存在哪些风险?明年经济形势会怎样?就此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

看清“迷局”:

经济正在着陆的过程中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都是6.7%。经济什么时候筑底、会不会硬着陆,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您如何评价2016年的经济形势?

夏斌:首先,我不愿意参与一些专家关于“筑底”一词的经济讨论。什么叫“底”?到底了是否就意味反弹?到底了是否就意味放松银根?关于2016年的中国经济,我认为走得很不容易,在上上下下的努力之下,尽管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中国经济仍在“着陆”的过程中,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转。

在经济速度下降的过程中,结构出现改善,创新的动能在成长,一些领域的改革也在深入,这些都是好的方面。经济现在最大的特征是:“分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利润结构、需求结构等等,方方面面都在出现“分化”,这是好现象。本来当增速下来后,系统性风险的暴露是必然的,但在这么多“唱空中国”的情况下,到目前为止,还能守住底线,没发生系统性的风险,这是很不容易的。当然,绝不能幼稚,绝不能大意。没爆发系统性风险并不意味没有风险。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带有一点“中国特色”的缘故。往前看,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仍需要清醒,需要努力。

《中国经济周刊》:您主导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即将召开的五周年会议提出要“突破中国经济迷局”的主题,您对2017年中国经济有何展望?有何“迷局”?

夏斌:展望2017年,当前尽管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有些数据也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应该冷静地看到,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没变,仍然处在痛苦的调整转型过程中,这个过程还没有完。因为从目前看,货币政策还没有回归常态;僵尸企业还没有完全出清,包括产能与库存;风险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增长动能还没有形成“气候”,只是有所作用,但是能量还比较小。

我曾多次说过,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要看清“迷局”,就要同时看到三个方面:第一,确实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经济危机。第二,但是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隐患。第三,面对这个状况,唯一出路,要加快“真改革”,否则是“温水煮青蛙”,最后仍然会遇到一大堆麻烦。说到“迷局”,只是因为我们要在防风险和求发展,保稳定中取平衡,采取了一些非市场化的措施,经济现象就错综复杂了。按经济学学理,按抽象的市场逻辑看,就不容易看清了,产生了迷象,其实并不迷。要主动戳破泡沫,释放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