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了TPP,亚太区域合作如何转向
——2016国际风云系列解读(五)
摘要:美国退缩并强化其国内经济建设之际,中国推动新型区域合作的动力是强劲的,地区合作也需要中国发挥更强有力的领导力。
【编者按】
时间的脚步匆匆向前,我们也即将告别2016年,迎来崭新的2017年。
这一年,国际风云倏忽变幻,地区热点事件频出,世界整体局势跌宕起伏。在美国,特朗普惊险赢下美国大选;在欧洲,英国以微弱优势公投脱欧;看中东,动荡局势仍然是难分难解;望东北亚,几国之间关系仍显得剑拔弩张;而全球经济方面,TPP从一枝独秀到胎死腹中,RCEP则从默默无闻到后来居上……
岁末年初之际,海外网推出系列解读之“2016国际风云”,回望过去这一年大国之间风云变幻的同时,也展望来年世界发展之趋势。此为第五篇之亚太篇。
-----------------------------------------------------
随着反对TPP的特朗普成为候任总统,美国从全球化中收缩的态势基本确定,这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一体化的步伐和发展方向。特朗普打算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降低公司税负,并影响美联储加息,以此吸引全球资本回归美国。那么,没有美国权力和公司资本主导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能否顺利前行呢?
从TPP到亚太自贸区
11月21日,在参加完于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后,安倍在一次记者会上强调“TPP要是少了美国,就没有意义。”特朗普在选举阶段曾断言上任后将取消TPP协定,但日本国会仍于特朗普当选前夕通过了TPP。在特朗普胜选几周之后,日本仍没有把准美国新政府的脉。面对世界形势动荡,日本似乎回到了豪赌的老路上。
考虑到美国的去全球化前景,中国的回答是要构建亚太自贸区。亚太自贸区的构想于2年前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提出,在互联互通、创新、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脉络等领域有比较清晰的规划。今年11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峰会时,重新强调这一构想,背景之一不乏对美国区域合作战略的反思,认为“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指的就是TPP这种亚太经贸合作模式并不符合地区内多数国家的利益。中国表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希望重新界定亚太经济治理的方向、内容和目标。
在发达国家退缩时,中国适当扮演引领者角色是有必要的。这不只是要争夺国际话语权,以获取更为长远的好处,更紧迫的是中国要进一步捍卫和推进当前的全球化。
世界贸易的增速自1985年以来普遍高于全球GDP增长,通过融入这种外部环境,中国成为80年代以来这一波全球化主要受益者之一,中国人均GDP获得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增长。对中国来说,构建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是确定无疑的大战略。只是与前三十五年相比,我们习惯的面向发达市场的外贸高增长时期已经终结,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更加重视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性。
TPP兴起引发地区“洗牌”
过去30年主导亚太一体化的模式分为两个阶段。新世纪以前,主要是美国引领的开放市场,加上日本在东亚多次尝试的地区合作进程。转折点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地区国家对美国和日本的援助、施救迟缓非常不满,一定程度上,是美日没有看到地区发展的自主性新需求,结果地区一体化潮流转而由中国与东盟引领,注重地区内互联互通和发展战略对接,实现了地区内贸易的超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