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免费一个湖 能否带活一座城(1)

2016-12-20 18:01:39    山东商报  参与评论()人

到今年,西湖免费开放已走到第14个年头。“免费西湖”模式是如何落实的?它曾面临过哪些难题?在大明湖老区免费的当下,探寻这个全国第一个5A级免费景区的起源和发展,或许有助于这种模式的推广,让“明湖开放”能更大程度的“休闲惠民”。 记者张舒

赋予景区一定执法权限 与“大旅游”城市接轨

“大明湖景区年收入6000万左右,游客在400万左右。”昨日,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主任吕杰在发布会上表示。年收入6000万,这已比2003年西湖免费时的4000万门票收入高出了2000万。景区全部免费后,门票收入没了,如何利用其他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景区投资进行反哺,既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景区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

这个问题,14年前做出免费决定的西湖同样经历过。2003年,免费后的西湖门票损失将近4000万,还有大量事业单位的员工要分流。当时,杭州市政府的顶层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02年成立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属杭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整个西湖景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都由管委会负责,下设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体制减少了多部门协调的不便,又使西湖整体上和杭州“大旅游”城市接轨,在操作上更为便利。

反观济南,2013年3月份,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正式挂牌。不过,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不同,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只承担了景区内软、硬件的建设和提升,并没有执法权力,由此带来的弊端近几年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也不断突显:景区内遛狗、钓鱼、甩响鞭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每次联合公安执法虽可震慑一时,但打击力度一降低马上出现反复;景区周边常年盘踞非法载客的“红三轮”,除了乱收费、漫天要价,甚至有些三轮车主专坑外地游客,称“内部有人”将游客带至免费部分却收取低于门票的费用。

种种行径不仅影响本地市民游园,更会给外地游客留下不良印象。但由于没有执法权,景区工作人员也曾多次表现出无奈,除了加大宣传力量、进行劝阻,便只能依靠多部门联合执法。这与西湖整合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具有执法权的管委会存在不少差距。不过,这种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今年8月份,“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派出所”正式成立,专门针对打击裸游、噪音扰民、违规遛犬、偷钓捕鱼、放生等不文明顽疾,以及景区内的黑导游、黑摩的等多种违法行为;据了解,未来,组建景区独立的城管中队也将提上日程。

盘活商业服务设施 用收入、税收弥补门票免费

西湖免费之初,杭州市政府就专门下发文件,将景区内的一切税收全交由管委会使用。2002年,管委会进行了首次尝试,将景区内部商业服务设施以拍卖的方式寻求租赁者,解决资金缺口。以花港观鱼为例,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为800万元,免费开放后,一年新增200万元的管理维护费用。此后,仅物业出租一年就有2000万,相当于净增加了1000万。虽然西湖放弃了门票收入,但由于其免费开放带来的巨大人流效应,景区内的店面租金水涨船高。2011年起,景区税收已超过门票部分,成为主要收入。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调整了风景区的经费来源渠道,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依赖门票收入的旧模式。

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壮大了西湖风景区的可用财力,也为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最终促进了西湖“申遗”成功。西湖的“申遗”成功又反过来提高了西湖的档次和知名度,促进了西湖、杭州乃至浙江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税收的可持续增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