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改革创新引领中国经济转型新进程——三大国际机构高管共话2016年中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韩洁
“年初颠簸起步后,中国经济表现优于预期”“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企稳迹象显现”“一系列积极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以强劲姿态走向岁末”……年关将近,西方主流媒体对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表现不吝溢美之词。
近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三家国际机构的高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肯定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看好经济发展前景,同时建议着眼中长期增长目标、警惕内外部风险、深化改革创新。
“硬着陆”不太可能 转型升级有“底气”
亚洲开发银行13日发布《2016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补充报告,在下调亚洲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维持中国经济今年增长6.6%、明年增长6.4%的预期不变。
“国内消费强劲,工资增长稳定,城市就业机会增加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底气’。”亚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说,“尤其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经济、新能源、机器人等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凸显未来经济增长潜力。”
两个月前,世界银行也曾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7%,明年小幅降至6.5%,2018年增速降为6.3%。
“世行从不认为中国经济会遭遇‘硬着陆’,当前仍秉持这一观点。”世行中国·韩国·蒙古局局长郝福满很肯定地说。
他认为,与经济运行数据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广大民众正从观念意识的转变中接受和适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常态”。“调控民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非常重要,让各方面适应相对慢一些的增长速度相当困难,但如果不这样做,会浪费许多资源。”
在郝福满看来,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可圈可点,企业在注册流程和缴税等方面发生许多实实在在的积极改变,新经济动力强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也表示,在对外开放、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重要成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举措。
他说,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增长很难再像以前依赖外部需求,必须转变增长驱动力。“我们看到,中国服务业正迅速崛起,增速已快于工业生产,这是重要的变化。”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风险总体可控
14日,美联储加息的“靴子”终于落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三位专家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充裕且企业债务大多为内债,相比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受美联储加息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但要注意防范一些经济体受影响引发的溢出效应。他们认为,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正对中国经济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我们注意到,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正呈现上升态势。”郝福满说,为了刺激经济,越来越多国家加大政府政策层面的激励,全球需求从贸易侧转向政府侧,政府支出占主导,商业贸易活跃度下滑。
对于中国企业频频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利普顿难掩担忧,他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中国需要同贸易伙伴密切沟通,探寻进一步共同从全球开放中受益之道。”
除去外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挑战、尤其是债务风险也备受关注。三位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负债率虽然没有触及警戒线,但债务水平和风险值得警惕,企业债务风险更是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