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信心]11月社会融资增量1.74万亿元 规模提升助力经济企稳(1)

2016-12-15 17:15:33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经济日报·题要]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与近期宏观数据企稳相吻合,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有所恢复,有助于为经济进一步提供支撑。M2增速回落,也显示金融去杠杆下货币条件有所收紧。在扰动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份货币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提升,其中表外融资提升幅度尤其明显,信贷规模也较10月份有所回升,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较大,M2(广义货币)增速略有回落,M2与M1(狭义货币)的增速差连续5个月收窄。

社融提升幅度较大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亿元,环比较10月份增加逾8400亿元。11月份社融增长有季节性因素。从历史上看,11月份社融数据一般较10月份增加较多,过去3年平均多增了4413亿元。除季节性因素外,主要是表外融资的表现超出以往。

表外融资中,未贴现票据终结此前连续7个月下降,首次转为增加,且增量为1173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新增规模环比大幅提升,增幅分别高达175%和207%。业内专家认为,这与近期经济企稳回升有关。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11月份社融数据相当强劲,这与近期宏观数据企稳相吻合,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有所恢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11月份比较突出的是社融存量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长13.3%,超越年初13%的目标。近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工业生产和投资平稳提升,企业融资需求比较旺盛,更多通过表外融资,比如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得融资。银行受MPA考核和资本金约束影响,对企业部门信贷发放相对比较平稳。

专家表示,社融规模同比快速增长,或将为实体经济进一步企稳提供支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1月至11月,仅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因监管趋严大幅下降,其他社融项目基本保持高增速,直接融资的增速相对更快。结合近期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分析,社会融资的加速很可能对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的企稳改善形成支撑,这也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冲随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房贷占比依然较高

11月份新增贷款环比小幅回升。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6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18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10月份有所增加,通常被视为房贷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

9月末,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业内人士此前估计调控将对房贷增长构成压制,但由于时滞效应和银行有意调整房贷投放节奏等原因,目前效果尚不显著。

温彬表示,信贷比上月进一步回升。投向主要是零售部门,因为按揭贷款会有时滞,居民按揭贷款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在当前信贷资产荒的背景下,按揭贷款仍是新增规模中的主要部分,原因在于限购前的按揭款项逐步审批,同时,银行亦有意放缓审批节奏。但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开始,个人按揭贷款的明显回落会使银行信贷投放承受更大压力。

在货币供应方面,M2增速较10月份小幅回落,当月M1与M2的“剪刀差”继续收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