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维持“2时代” PPI大幅迈进“3时代”
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增加2.3%,环比增速为0.1%;11月份的PPI同比增速为3.3%,环比涨幅增加1.5%。多家机构之前预测,受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11月份CPI涨幅可能小幅扩大,会继续维持在“2时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11月份CPI环比变动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涨,价格环比上涨0.2%,主要是受鲜菜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汽柴油和水电燃料价格上涨。国内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居民用煤等能源价格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04个百分点;三是旅游价格季节性下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4%和2.1%,合计影响CPI下降0.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1月份食品价格走势平稳,蔬菜类价格环比延续上涨态势。冬季临近蔬菜供给下降,年末需求旺季到来,蔬菜、水果价格可能上涨。原油价格走稳,石油相关消费品价格上涨,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对非食品价格带来推升作用。连平认为,“当前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蒜等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需要引起关注。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同比涨幅高于2%,整体可能小幅上涨。
在CPI和PPI回升之际,业内人士也普遍预计明年通胀压力会比今年有所上升。有专家认为,明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输入性通胀压力,房价上升推高租金价格,劳动力供给减少带来的工资上升,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价格升高。
关于这一话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刘瑞:这两个数据都表明目前的中国经济还是处于正常区间,CPI同比涨幅高于2%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到了冬季,鲜菜类的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到了夏天,其价格也会有所回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在持续下降50多个月之后,PPI近两三个月开始上涨,这表明了企业出厂价格的上涨,也预示着市场的销售开始恢复,厂家的产品开始适销对路。即使涨幅达到了3.3%也不算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我个人的判断,明年价格总体上还是会保持着平稳的运行,不会出现大幅的上涨,也就是不会出现严重通胀的问题,同时通货紧缩的问题也不存在了,这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营造了一个很有利的的宽松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个别的价格因势上涨或者出现季节性的波动应该都是在意料之中的。
目前一些外围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国内CPI的上涨,例如人民币的贬值就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另外,随着经济的复苏,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可能会有所上涨,但是这些因素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冲击。
经济之声: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是什么?
刘瑞:货币政策向来是向低调控的,也就是根据价格的波动、通胀能力的高低来采取加息、减息、扩大或者收缩流动性的政策。目前如果价格持续走高,银行可能会采取一些收缩的政策,但是预期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如果货币政策有一个预期值的规定,无论是消费者价格还是生产品价格的涨幅没有超过其预期值,它应该是静观其变,让市场去发挥作用。只有当波动超过了预期值,货币政策才会有所动作。货币政策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市场对价格的波动作出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