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双11”八年间:买买买 网购消费经历哪些变化?(1)

2016-11-08 17:13: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合肥11月8日电 题:“剁手”买买买,中国网购消费经历哪些重要变化?——透视“双11”八年间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紫赟、陈诺、张璇

“双11”临近,不少“剁手党”早已将心仪的商品收藏或加入购物车,就等11日凌晨动手开抢。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双11”已经从一家电商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中国消费者狂欢日。

8年间,从“买全国”到“买全球”、从买价格到买质量、从“下周见”到“当日达”,“双11”经历的种种变化,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喜悦与困扰。

变化一:从“买全国”到“买全球”,单日消费从5200万元上升至超千亿元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09年“双11”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到912.17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11”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消费规模激增的背后是参与平台、品牌的增多。除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纷纷参与竞争,网络平台上的商户数量也迅猛增长。以阿里旗下平台为例,从2009年到2014年,参加“双11”活动的品牌从27个增至4.2万个。

与此同时,消费者从“买全国”延展为“买全球”。安徽省合肥市市民曹元说,8年前,他还是校园里的一个“光棍”,只会在淘宝上买书,这几天,这个新晋“奶爸”正坐在家中准备“海淘”入手新西兰产的奶粉。“足不出户,想买哪个国家的商品都可以。”

2015年“双11”,超过3000万消费者在天猫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今年,天猫“海外直营店”从10月21日便开始启动了预售活动。泰国清迈oh my grocery伴手礼店店主王老板正尝试在微信店铺上,策划打折促销的双十一活动,对中国市场进行直邮销售。“‘双11’期间,海淘人数会大幅上升,海外市场也有‘双11’狂欢的机会”。王老板说。

变化二:从买价格到买质量,消费者品牌意识渐强

“头两年,‘双11’概念还不出名。促销都是打着‘光棍节’名号,如5折促销活动、满额减等,大幅折扣已经非常吸引人。2010年,我还在上大学,原本就是好奇看看,结果没控制住,花了近千元。”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北京市市民赵菁回忆。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双11”本身就是广告招牌,成为每年电商最重要的购物节。促销从11月初就开始狂轰滥炸并不断升级,预付抵扣、各种秒杀、裂变红包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与最开始的“买便宜”心态相比,近年来消费者网购时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以前网购,直接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月顶多花百余元。今年仅‘双11’网购装修用的建材、家具就预算3万多元。”赵菁说。

在今年的京东“超级秒杀日”,智能眼镜销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8倍,智能家居达到去年同期的9倍。“80、90后人群关注点向安全性、品质性和丰富性倾斜,对价格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分析说。

不过,网购商品的质量与公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仍不匹配。12358价格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假货、三无产品、诈骗等,成为电商市场顽疾。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杨建华认为,作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不仅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也应进一步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时掌握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的改革创新。

12全文  2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