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亚行:地下水超采威胁亚太水安全

2016-09-02 10:56:30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2016年亚洲水务发展展望》报告指出,虽然过去五年,亚太地区的水安全整体上得到改善,但仍面临着地下水超采、人口增长导致用水需求增加、气候多变性等重大挑战。

数据显示,在报告覆盖的亚太地区49个国家中,被界定为存在水安全风险的国家已由2013年报告中的38个降至29个。不过,亚太地区仍有17亿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卫生设施。据预测,到2050年,亚太地区将有34亿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而用水需求将增加55%。

该报告评估了水安全的五个关键层面,即家庭用水、经济可行性、城市服务、河流和生态系统恢复,以及水灾适应能力。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为首的东亚各国紧随其后,2013年以来,这些国家在改善水安全方面的进步最为显著。

家庭用水方面,就自来水和改善卫生设施而言,亚太地区水安全评分(满分20分)中,南亚获得最低分4.5分,发达经济体获得最高分20.0分。在自来水供应和卫生设施的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仍然显著。

在水安全的经济可行性方面,即对粮食生产、工业和能源领域用于保持经济增长的生产性用水进行评估,应改善现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

就城市水安全而言,东亚在这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而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需再接再厉。有近一半经济体的自来水供应率超过85%,而改善后的卫生设施在城市人口中的普及率却不到50%。

在国家管理河流流域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方面,河流健康状况下降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孟加拉国、中国长江下游流域、尼泊尔以及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

至于水灾适应能力,发达经济体在这方面的绩效最好,而亚太其他地区则表现欠佳。

报告总结称,水安全与经济发展可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对良好的水资源管理进行投资可获得经济增长和减贫等方面的长期回报。与水相关的投资可提高经济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提供资源用于投资机构和资本密集型水利基础设施。记者 周武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