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专家剖析当前文化企业融资难的三大原因

2016-07-28 14:31:51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日照7月28日电 (曾洁)20多家山东省内文化企业27日、28日参加了在日照市举行的“文化企业融资对接交流研讨班”,向10余家投资公司及银行“自我推销”,多个领域的文化企业走进了这场投融资“相亲会”,期望得到资金支持。

印务、茶叶、工艺品等企业期望在文化转型中获得资金保障。动漫、传媒、旅游等企业则希望在瞬息万变的文化产业中保证资金补给。各企业的拟融资金额在150万到10亿元人民币之间。

“投资公司不会只为情怀买单”,凤凰众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涛说,希望路演企业能更明确地介绍资金用途、还款方式等投资方关心的内容。

受邀讲学并观摩活动的山东大学投融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彬,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国内文化企业投融资困难的三大原因。首先部分文化企业尚未建立商业模式,无法用明确的优势和特点吸引投资方。李彬认为,文化资源走向市场必须经过商业化转变。文化企业家虽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背景,但管理背景相对欠缺,他们能设计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却无法将其转化为完整的商业逻辑,为企业制定长期战略规划。

其次有些文化企业的成本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管理不成熟,致使投资方以企业财务模型不可靠、信息质量较差为由,拒绝“出钱”。李彬介绍说,参与投融资活动的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才能获得投资人信任。目前国内尚未针对文化企业专设会计准则,这也是导致文化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相对较差,财务模型不稳健,发展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是目前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单打独斗”不“抱团”,导致“吸金”能力弱。李彬认为,通过产业园区集合同类企业形成协作共同体,或可吸引投资方的目光。

李彬建议文化企业理顺商业模式后,尝试股权市场等多种融资渠道,与投资人充分洽谈,解决资金问题。他还预测,互联网营销在未来10到20年有望成为发展较好的文化产业。因为等“90后”、“00后”等互联网的“原住民”成为消费主体后,传统消费模式会被推翻,互联网营销可能会成为一个较大变革。

记者在现场获悉,山东省文化厅举办了本次“文化企业融资对接交流研讨班”,同时该厅还争取山东省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注入种子扶持专项资金2800万元人民币,重点支持首批6家金种子试点的孵化期建设。(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