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王健林眼谈"一带一路"机遇:基础设施服务业双轮驱动(1)

2016-07-27 04:48:1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王健林眼中的“一带一路”机遇:基础设施、服务业双轮驱动

7月26日,2016“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论坛上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有很多发展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万达在印度的大型投资项目“万达新城”亦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王健林结合万达近年来国际化探索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企业在“走出去”时应当创新思路,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两大产业上挖掘机会。

以下为王健林讲话全文:

“一带一路”的企业机会

王健林董事长在“一带一路区域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出了一个题目,叫我讲一讲“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企业机会。这个题目比较大,我想结合万达的实践,简单谈谈我对“一带一路”企业机会的几点认识。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国策,它是我们国家对外交往的政治、外交、经济方面总的战略思想。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有很多发展机会。我主要讲三点:

一、机会在于创新思路

“一带一路”的跨国发展,首先要根据所在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它的民族特色,总体采取一国一策、一城一策或者一市一策,不能完全照搬我们既有的商业模式或者现成的做法。

比如万达在印度的投资。此前五年,我五赴印度,一年一次。我当时想,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中,我们内部认为印度应该是下一个中国,那里有很大的市场机会,所以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投资重点。去了之后,按照万达在中国国内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也想搞万达广场。万达广场在中国可以投建几百个,印度至少也可以投一百个。按照这个想法到印度去找项目,还专门成立一个印度部门,翻来覆去地谈,结果5年都没有落实一个项目。

问题出在哪里呢?印度城市市区极难找到现成空地。郊区有地,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基础设施很差,没什么配套。这把我们原来的想法限制住了,没有办法实现。员工们翻来覆去地想,最后萌发一个新想法,结合印度土地现实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干脆就在城市郊区搞大型开发区,把中国的新区模式套过去。思路一变,机会就来了。经过我们和印度哈里亚纳邦近两年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共识。这个邦在印度的位置相当于中国的河北。印度首都德里和北京不同,北京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德里很小,大概不到三百平方公里。在德里市的旁边,非常好的一个位置上,我们签了一个占地30平方公里的新区,首期差不多12平方公里,取名叫万达新城。

印度总体还处在短缺经济的状况下。中国制造业发达,现在没有短缺的商品了,但在印度,还有很多东西短缺。比如印度现在房子供不应求,在印度德里,特别是孟买市中心,房价贵的超过10万人民币一平米。印度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20多年前,整个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说别的,电就无法保证。无论去孟买还是德里,五星级酒店里可能正在开会,突然间就没电了,十秒钟以后或二十秒钟后,电又来了,什么原因?所有的酒店都要自备发电机,因为经常停电。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考虑要做一些大型的旅游设施,还要考虑生产安全性,安排了三路回电。所以,这个项目从电、给水、自来水、污水处理、通讯等,相当于我们自己从头全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