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监管新规逐步落地 并购重组市场“产业逻辑”凸显(1)

2016-07-21 14:21:58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任明杰 蒋洁琼

上半年,并购重组市场继续高歌猛进,交易数量以及交易金额均创新高。不过,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也在上升。同时并购重组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逼虚入实”让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图明确。随着系列并购重组新规的施行,现金收购案例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在付出“真金白银”的同时,并购的针对性越来越强,跨界并购逐渐式微,并购的“产业逻辑”愈发凸显。此外,上市公司使用募集配套资金的针对性越来越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趋势愈加显著。

重磅案例不断涌现

据统计,上半年,424家公司发布或实施了并购重组方案。其中,首次披露交易预案的共有205家,总交易对价1.5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重磅交易案例不断涌现,交易对价超过100亿元的共计36起,50亿元-100亿元的42起。其中,长江电力作价797.35亿元购买川云公司100%股权拔得头筹。

上半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受理了20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审核了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而去年同期,并购重组委共受理了190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审核了14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今年上半年并购重组审核的通过率达到93.6%,略高于去年同期。

在并购重组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重组失败案例数量激增,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与去年同期只有69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相比,今年上半年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近百家,包括暴风集团拟31亿元收购甘普科技、立动科技以及稻草熊,大智慧拟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西藏旅游拟110亿元收购拉卡拉等。其中,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波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甚至黑天鹅事件成为上半年重组失败案例激增的重要原因。

同时,企业跨境并购的案例数量和交易金额大幅攀升,并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特别是今年年初,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已经同意通过公开要约收购全球农化巨头先正达。这笔斥资430亿美元(约2817亿元人民币)的交易成为迄今为止国内企业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例。随着案例数量和大型并购案例增多,由于市场竞争、审查等方面的原因,类似中联重科终止收购特雷克斯等案例也大幅增加,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尽管借壳市场一度躁动不已,但从统计数据看,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构成借壳交易的共计9单,与往年相差不大。

监管加强逼虚入实

在并购重组市场延续火爆态势的同时,并购重组市场的监管也在加强,“逼虚入实”的意图明确。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此前表示,资本市场植根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决不能“脱实向虚”,更不能“自娱自乐”。

随着对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等行业跨界定增的监管趋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终止跨界定增项目。以大连友谊为例,公司表示,鉴于证券市场重大资产重组政策的最新变化,并考虑到截至目前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尚未取得与本次交易标的相关的国资监管部门审核文件,此次重组事项自然终止。部分涉及跨界并购的上市公司则调整了定增方案。海立美达便于6月7日晚间公告,调整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将供应链金融项目剥离。

6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规定:“考虑到募集资金的配套性,所募资金仅可用于支付本次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支付本次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投入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