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全国规划新城超3500个能容纳34亿人 谁来住成问题(2)

2016-07-14 08:22:3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福建省沙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县全县人口26万多,按照规划,到2030年城关人口要达到35万。“现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从事小吃行业,人口不净流出就不错了。”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许学强认为,随着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人口出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的迹象,但要“抢人”,需要硬实力,很多中小城镇城镇化和产业化脱节,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再加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造成中小城镇仍在“失血”。“首先要明确人来了能做什么,而不是简单把人忽悠到城里买房,当做去库存的‘接盘侠’。”许学强说。

亢奋的城市规划根由是土地财政

“规划人口的激进扩张,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指标的狂热追求。”胡刚表示,每多一个人进入城镇化序列,与此对应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就多。例如,按照目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计算,20万人口和40万人口的土地指标差别很大,潜在的土地出让收益就多,根由还是土地财政在作怪。

最新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城镇人口增幅的180%。

专家指出,规划、土地、人口三者紧密联系,规划人口“画大饼”,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去库存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云南某城市一个新区,招拍挂土地中,住宅高达74.63%,商业服务业设施项目只占15.53%,工业项目只有5.24%。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新城发展过多偏重于住宅这一单一模块,34亿的人口规划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又要大发展,将进一步增加难以消化的商品房库存。

专家指出,这类行政造城功能单一,很难形成持续扩大和升级的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不能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来吸引人口聚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蔡翼飞等指出,以规定地、以建定需的“拍脑袋”规划,必然会让土地利用粗放低效。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突破应主要靠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行政手段,靠行政手段增加中小城市数量,会造成严重的资源“空间错配”。

胡刚等人建议,应在区域和省一级对发展方向、人口规划进行统筹,探索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规划相结合。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协调好“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城市实际发展需要,注重规划的延续性和科学性。

(责编:杨迪、杨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