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大幕悄然拉开 平台合规成本提高(1)

2016-05-31 09:46:07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日前,一篇《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网媒上最先流传开来。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各省份金融办在接到《方案》之后不同程度地推进相关研讨,牵头制定符合本省份情况的细分行业监管细则,该细则需在5月份上报中央。另据记者了解,上海较早推出P2P行业监管细则,但是具体内容尚处保密阶段。

监管将整治期限拆分、错配和债权转让

此前,有媒体报道,本次整治的整体思路是“边整治、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记者了解到,4月底安徽省金融办曾召开一场汇集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区域内主要平台的会议,听取各方意见。会上所提的要求与《方案》基本一致,但是《方案》只是大纲,具体的监管细则还需针对地方情况加以制定。

此外,除上海的推进工作较快以外,江苏也已经召开了相关会议;记者致电北京的两家平台,均称尚未收到相关通知。

本次《方案》继承了2015年12月银监会牵头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针对问题平台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方案》再次重申禁止期限拆分,同时规定禁止P2P期限错配,未经批准不得从事资产管理、债权或股权转让。

期限拆分、错配和债权转让相结合目前是P2P行业较为常见的模式。安徽某平台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从他接触的客户来看,绝大多数倾向于投中短期的债权项目,而贷款项目多是一年以上期限的,禁止债权转让还可以做,禁止期限拆分就做不下去了。

同时,期限拆分和错配不仅成为某些平台便利投资人的办法,也成为平台获得超额收益的一个途径。上述业务人员告诉记者,“长期标的利息较高,与短期标的可差两个点左右的收益,如果平台将长期标的拆分,则在管理费之外多了一笔息差的收入。”

期限错配和期限拆分为什么被限制?百舸金融论坛发起人陈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监管的重心在于防范平台变相开展银行业务,银行的职能可以看成三块,一是信息服务;二是把存款视作银行所有债权项目组合的份额,银行在中间实现出借人投资风险的分散化;三是提供流动性,通过期限错配和期限拆分,实现短融长贷。而P2P如果开展期限错配和拆分,无疑是在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难以避免资金池的问题。

信息披露和银行托管是合规的主要目标

除此之外,信息披露和银行托管也是合规的主要目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内部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期协会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邀请了监管层及业内代表探讨信披标准的制定,征求了业内代表的意见,借鉴了英美在P2P信披监管上的经验,目前,新的信披要求正在内部走流程,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重要环节。此前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信息披露标准研讨会,推出的信披规范初稿包含21项每日更新的内容,覆盖平台借贷情况、逾期违约情况、资金情况等等。

《方案》还再次重申银行存管的必要性。要求平台“严格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此前民生银行的资金存管门槛曝光,实缴注册资本及利润分成让不少中小平台望而却步。目前,这一门槛并没有降低,零壹财经研究院院长李耀东告诉记者,在上半年的风险集中爆发之后,原本和P2P合作意向较强的银行积极性降低;不少银行甚至切断账户和P2P的资金流通,将风险完全隔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规目标显得任重道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