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新三板融资规模遇冷 机构参与热情下降(2)

2016-05-26 10:52:28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机构投资热情下降

“分层机制和配套政策尤为重要,如果投资新三板的退出渠道变少,新三板融资规模出现持续萎缩的可能性正在变大。”瞿浩告诉经济观察报。

5月分层在即,值得关注的是市场上机构参与的热情与动向。

据中泰证券一份针对新三板定增机构参与度的调查统计,2015年参与新三板定增机构的比例分别是私募基金占45.6%、证券公司占13.4%、基金公司资管计划占9.9%、信托计划占5.6%。而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占比降到39%、证券公司降到11.5%、基金公司资管降到5.3%、信托计划则降至1.3%,随着产业资本占比的上升,是金融机构投资热情的下降。

“因为新三板专户产品一直处于锁定期,是赚是赔都无法兑现。”瞿浩认为,私募、专户和资管等投资机构面临“锁仓”的困境,投资的产品即使有账面收益也无法变现,而新产品难以募资。同时,定增破发频现,加上年报披露,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

据了解,目前主流的新三板专户产品采用的估值方法是以收盘价或企业市值来计算,受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影响,产品最终的退出情况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况且,这些产品锁定期一般为两年,投资者最终收益如何还要以产品退出时的情况而定。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11日,可统计涨跌幅的3465次定增案例中,约1577个定增价格可以盈利,约1469个定增价格处于浮亏状态,其中约341个定增价格浮亏50%以上。

“我们路演的感受却是投资者对分层之后制度推进的方向和力度并未形成较为明朗的预期,’多看少买’已成为大多数机构当前的主要策略。”胡雅丽表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