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高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1日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很多地方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奖励政策、实行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等方式,让生活垃圾分类真正取得实效。
有委员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不理想,一些地方免费交给各个单位的分类垃圾箱没有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雪说,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垃圾分类处理可以细分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其中分类投放和分类处理尤为重要。尾端的分类处理需要完善相应的设施,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首端的分类投放需要全民参与,源头分类投放做不好,后面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
与会人员建议,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引导,更要将居民个人分类投放行为加以规范,甚至从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对个人形成有效约束,真正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
韩晓武委员还提出,垃圾减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他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如限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规范产品包装行为、改进包装材料和设计等,力求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同时,制定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法规,使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有法可依,并对违法行为追究责任。
与会人员提出,要重视生活源中的危险废物问题,如家庭产生的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但面临无人回收、无处回收、难以回收的尴尬局面;家庭报废的节能灯,如处置不当,也会对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应该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