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瞭望丨楚编钟的新发现

2018-06-19 11:16:3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曾侯乙编钟原件全景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无论是其宏大巍峨的“曲悬”架构、“一钟双音”的绝妙构造,还是丰富生动的错金铭文,都足以称得上是人类音乐史、科技史上的奇迹。40年过去,其价值更加成为国际共识。

然而,被认为代表人类社会“轴心时代”音乐文化高峰的曾侯乙编钟,何以出现在曾国这个寂寂无名的撮尔之国?曾侯乙编钟所表现出的高超的文化、音乐、美学、声学乃至冶金铸造、结构力学等诸多方面成就从何而来?出土40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到了曾侯乙编钟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钟唯有曾侯乙

曾侯乙编钟作为“编钟之王”,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公元前5世纪人类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

曾侯乙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65件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全套编钟总重量2567公斤,加上钟架上的用铜,合计用铜4421.48公斤。

经考证,曾侯乙编钟下葬的时间约为公元前433年。这意味着如此庞然大物,已经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却依然伫立如故,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令人叹为观止。

编钟上3755字的铭文更是一部成套的乐律体系,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铭文中出现了十二律及其异名达28个之多,其中大多数早已失传,展示了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律体系,堪称一部专业性的乐律著作。

1234...7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