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驻村挂职日记之四:让“饭老师”心疼的山村孩子

2018-06-12 11:4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改善很多了。”走在新铺不久的塑胶跑道上,校长指着眼前的建筑告诉我,这栋是专门的功能楼,实验室、图书室、微机房一应俱全,如今每个教室也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和城里的学校相差无几。

陌生人突然闯入,孩子们却丝毫没有我预想中的胆怯和害怕,反而就像是见到了一个久别重逢的小伙伴,邀请我一起打乒乓球,在我面前相互“告黑状”,眉目间写满了天真和无邪。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姓范,你们就叫我范老师吧。”

“饭老师,是吃饭的饭吗?”

和我打趣的小朋友叫练小杰,他便是那位年仅7岁的寄宿生,他的回答引来了一阵欢笑声。从小就开始集体生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让他们懂得如何跟同伴、甚至和陌生人相处,相比之下,他们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多。

到了晚饭时间,孩子们放下手里的球拍,往食堂跑去。因为有了统一的营养餐,学校里的伙食不差,每顿饭都能保证一荤一素,食堂阿姨会把准备好的营养餐打在碗里,孩子们拿起饭盒,围坐在操场前的台阶上,边吃边闹腾。

饭后孩子们要自己洗碗。练小杰的个头矮,只比水池高出一个脑袋的高度,得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得着水龙头,尽管洗起碗来没有身边的哥哥姐姐的动作那么自如,但还是有模有样。站在他的身后,我心里默默地为他点了个赞。

学校让这群不能回家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自习,不用老师守着,他们也会安静坐在位置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四年级的李浩杰喜欢看军事类的课外书,他说自己长大了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李浩杰的同班同学张文玲喜欢画画,她正在用水彩笔给刚画好的房子上色;张文玲的哥哥张文斌则坐在位置上,照料自己从地里挖的多肉植物……在他们眼里,生活一点也不乏味和单调,和他们在一起,我也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

关键词:山村孩子学校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