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6月8日消息(记者郑澍)潮汕民居古建筑群如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标怎样复兴?今日(8日),“淇园新生——海丝沿线历史地标保护暨郑智勇文化研讨会”在潮州市淇园新乡举行。来自建筑、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淇园新乡这一潮州民居建筑群的遗产价值和修复等建言献策,呼吁更多人保护海丝文化遗存,重视岭南先辈留下的历史财富。
现状:年久未修大量老宅破旧不堪
广东有着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馈赠,众多古港、古道、遗迹就在民众的身边,淇园新乡是其中之一。该建筑群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由潮州旅泰爱国华侨郑智勇老先生(人称“二哥丰”)于1911年在家乡建造,占地140多亩,建成后供郑姓人家免费入乡居住。建筑群主要包括海筹公祠、荣禄第、智勇小学三部分,东面以海筹公祠为主体,左右伸展4座楼房,与南面两座洋楼连接,整座建筑中西合壁、富丽堂皇、别具一格。
去年,淇园新乡被认定为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但据了解,由于年久未修,原先拥有300间房屋、入户130多户人家的淇园新乡如今仅有4、5户人家居住,大量老宅被遗弃、破旧不堪,亟需社会关注。肖淳圭从事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修缮十多年了,2015年他第一次来到淇园新乡,“踏入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我被震撼了,这里单体建筑井然有序,路道贯通相连,周边树木生长旺盛,地润气灵,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在肖淳圭看来,这座建筑群规模宏大,整体保存相对完整,是一座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高的建筑群,但现今面临残破不堪的局面,希望尽快保护和修缮,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村民阵镇辉说,希望尽快启动申报文物,对淇园新乡进行保护和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