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浙江财政生态投入年均增长超24%:“绿色指数”成最大亮点

2018-06-05 19:21:1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杭州6月5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傅炜如)6月5日,记者从浙江省财政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各级财政部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财政生态投入年均增长24.31%,2017年浙江共兑现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120亿元,并在全国首创了由林、水、气组合而成的“绿色指数”。

据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徐宇宁介绍,2013-2017年,省级财政生态环境保护支出767.42亿元,年均增长24.31%,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在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水、气、土、林等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

浙江在全国首创由林、水、气组合而成的“绿色指数”,这也是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最大亮点。

徐宇宁表示,“绿色指数”有三个方面创新,首先是理念新,这个指数的核心是绿色发展,旨在通过指数的设计和运用,引导推动各地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力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其次是形式新,这个指数综合性强,它包括了林、水、气等主要的环境质量因素,这是一个环境综合成绩,而不是一个单项成绩。

三是应用新。为了突出绿色指数的指挥棒作用,将绿色指数应用到财政支出的分配上,评环境的好坏和公众的努力程度,充分体现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 2017年开始,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与绿色指数挂钩,绿色指数越高,得到的补助资金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补助资金由各地统筹用于生态保护跟绿色产业的发展。

2017年,省财政共兑现该项补助资金12.4亿元,由相关市县统筹用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资金使用更加精准、高效。

2017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今年是政策兑现的第一年。前期,已完成了各项政策的兑现工作,共兑现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12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早在2004年,浙江省就探索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一直引领全国。2005年,率先建立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2008年,将该项政策推广至八大水系源头地区45个市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2011年,又进一步扩大到全省所有市县。2014年,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政策,实行工业税收收入保基数、保增长,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机制。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

2017年,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现有生态环保财政政策,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通过“制度+政策”的集成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和“大花园”建设。

在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上,2017年,浙江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34亿元,根据各地环境质量情况返还17.4亿元,较好地促进了治污减排工作。浙江实施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财政奖惩制度通过财政杠杆的引导,鼓励并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环境,201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同时,完善出境水水质财政奖惩制度上,2017年,省财政共兑现奖励资金28.9亿元、扣罚资金2.5亿元,奖罚分明的财政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森林质量财政奖惩制度上,2017年省财政共兑现奖励资金10.4亿元,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1%,林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00万立方米。省以上财政共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58亿元,无论是补偿标准,还是资金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省财政在统筹财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实施竞争性分配,2017-2019年,共安排108亿元,择优支持30个县(市、区)发展。 从2018年起,浙江还率先试点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补偿标准由上下游县(市、区)在500万元-1000万元范围内自主协商确定。

据悉,浙江省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先后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战略。近年来,浙江各级财政部门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两条腿走路,不断探索践行“两山”理念的财政路径和浙江样本,为守护诗画浙江、美好家园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资金保障。

关键词:浙江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