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中医传承:坚持中医思维 深耕“明天”的战场

2018-06-01 08:16: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没有弄清本质却一窝蜂而上,中医可能会被消费掉。”“一味死守,中医最终只会变成博物馆里的藏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坦言,现在是中医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脚步,何裕民一直在思考中医人是否做好了准备。

中医如何传播?怎样传承?传承什么内容?“如果不能明确这些问题,中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何裕民看来,中医人需要立足当下,将中医“接着讲”,阐释中医现代价值;需要面向未来,潜心研究,深耕中医“明天”的战场。

  丰富时代气息 中医需要“接着讲”

“当前是中医发展最好的时代,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诸多支持,但现在的中医传承做得并不好。”何裕民认为,这与中医人没能“讲好”中医不无关系。

“中医在维护民众健康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但对于现代人而言,中医经典往往和‘晦涩难懂’、‘陈旧’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长此以往,中医的受众会越来越小,其价值也将难以体现。”对此,何裕民深有体会。

“40年前,一心奔西医的我在考入大学之后被指派去学习中医。当时心里是很不情愿的,甚至想过要退学再来一次,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就硬着头皮把那些难懂、难记的中医经典背下来应对考试,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当时也并不清楚。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看西医的书籍。”采访中,何裕民用一个个病例,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由厌恶中医、排斥中医,到相信中医、应用中医、探究中医的过程。何裕民说,从医40年间,看过的病人很多,但有几例的影响是无法抹掉的。

“我在刚刚毕业的时候接收了一位癌症患者。住院手续都是他自己办理的,但是在住院化疗4天后就去世了。当时看着患者家属站在那里一声不吭,我很难受。后来翻看诊疗纪录,治疗过程没有问题。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如果不进行化疗,情况会怎么样。之后我又遇到了另外一位病人,病情也是比较严重,但是在用中医药治疗调理,这位患者又生活了多年。”何裕民说,“这两个案例,或许并不能形成严格的对比实验,但是却让我很幸运地看到了中医治病的效果,所以能够改变对中医的看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