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记者强勇)彩色书架、阶梯式座位、现代感十足的吊灯……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建桥社区的一处图书馆内,45岁的市民杨新民说,家门口就是图书馆,书很全,有时候他一天来两回。
这座图书馆是哈尔滨市平房区今年打造的社区“益·图书馆”的一个缩影。“益·图书馆”通过对各社区旧有图书馆的场地和设施升级、图书资源互联互通,把阅读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
哈尔滨市平房区文体局局长周泉介绍,社区图书馆与群众接触紧密。但过去,传统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图书资源有限、更新速度慢、环境空间不吸引人等情况,少数社区图书馆甚至形同虚设。
图书馆如何在社区“扎根”?平房区今年在建桥、通宾、新牧、和平4个社区探索建成“益·图书馆”试点。通宾社区新馆书籍1万册,是旧馆近两倍。社区党委书记张旭说,“益·图书馆”在社区图书馆层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互调互送书籍,满足读者不同需求。
图书馆没有的书,百姓还可“下单”,由政府购买。记者在2018年“你选书我买单”信息登记表上看到,目前已登记93本书名,内容涵盖文学、历史、音乐、法律等多个方面。图书馆将按季度分批购进这些书。
80岁的通宾社区居民王瑞生说,“益·图书馆”受到大家欢迎,他主动报名当了志愿者,平时帮着摆摆书。“条件好了,服务更人性化了,进了这里就像进了自家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