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历时六年改造 中国大戏院下月归来

2018-05-22 07:26:1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图为修缮后的中国大戏院。 人民视觉

有着88年历史的中国大戏院,位于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历经6年改造,6月将“盛装”归来,并开启开幕演出季暨国际戏剧邀请展。

  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要符合现代需要

始建于1930年的中国大戏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曾是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周信芳、孟小冬等众多京剧名角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作为上海黄浦区“一个中心五个集群”建设的重要引擎,其修缮改造引人关注。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为民介绍,为了打造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以综合戏剧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我们特邀英国专业剧场设计公司RHWL,与中方设计团队联合设计,从2012年开始,历经6年的精心打磨,如今修旧如初。

既要保留原汁原味,又要符合现代观众的需要,剧场修缮处处需要找到平衡点。参照上世纪30年代初建时的设计,剧场恢复三层观众厅的格局;根据保护建筑要求,保留外立面及主体结构,按历史原样恢复了外立面尖塔;同时,为满足现代剧场的使用要求,调整台口结构线,台塔高度抬升,在舞台前方新增升降乐池等。

老建筑修缮,难的是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和当地居民的关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介绍,最困难的部分是结构设计和施工,由于剧场东侧已经变成居民楼,必须顾及周边居民以及附近地区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对噪音和粉尘进行了有效控制。“我们还给居民进行线路改造、房屋修缮等,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沈为民说。

在室内设计上,剧场采用了“风格性修复”的思路:正门大厅的大理石地坪上镶嵌着半幅太阳花三星图案,与建筑双塔正立面图案上下呼应,暗示着“中国大戏院”前身作为“三星大舞台”的历史文脉。各楼层休息厅的天花造型也延续了历史遗存的天花风格,营造着欧式古典的空间感。剧场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让观众处处感受剧场的历史。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