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扶贫不显贫,这个学校里有“田螺姑娘”

2018-05-22 07:21:3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怎样在关注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做到扶贫不显贫,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在安徽省枞阳县长河初中902班李磊(化名)同学看来,扶贫不显贫,就像是生活中多了一个神秘的“田螺姑娘”。

李磊说,他在学校遇到了“田螺姑娘”,自己的饭卡里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份神秘的生活补助,时不时还有各种“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

其实,在长河初中,除了李磊还有许多孩子遇到了“田螺姑娘”,他们都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这所学校的某个班级里接受与其他孩子同等的教育,同学之间没有谁知道谁家里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

由于枞阳是外出务工大县,留守学生很多,有直系亲属在家看护的学生不多,家长不得已将子女送到民办学校寄宿读书,费用高昂,教育支出负担增加。为此,2017年枞阳县决定,将城乡接合处的长河初中设立为寄宿学校,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寄宿制,并免除住宿费、生活费、簿本费,为贫困家庭解忧。目前,学校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孩子95人,其中,寄宿在学校的有92人,但学校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尊严,没有公开过任何一个贫困学生的信息。

“我们观察发现,各种各样的贫困,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人前总感觉尴尬,这引起了学校的反思。”长河初中校长吴先军告诉记者,学校以扶贫不显贫为原则,发放生活救助款不搞救助仪式,不公开受助孩子的个人信息,不公开表达感激感想。

生活补助悄无声息地打入饭卡。“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学校老师说是父母定时往学校交的钱,后来我回家问起,家里人也不知情,才知道这是学校安排的。”李磊说,真的很感谢学校的良苦用心,维护了自己在同学面前小小的自尊心。而与李磊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其他94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与此同时,学校还让救助变成左手帮右手,变救助款为奖学金。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活动,让这些孩子发扬自己的优点,让救助款理所应当的“奖励”到贫困学生手中。

“我们班有个贫困学生,平时不怎么说话,学习也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有个强项就是跑步。”教师张丽园告诉记者,去年学校的冬季运动会,他参加了男生组800米跑的比赛,拿了第一名,学校“奖励”了200块钱和一份全科辅导教材,孩子开心,学校也安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