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账目不取巧,项目规划不脱节
向“数字脱贫”“拍脑袋规划”说不(深阅读·防止扶贫形式主义①)
发展产业、提高收入,对贫困地区群众而言尤为重要。但在一些地方,“通过‘巧算’收入账”,“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实现假脱贫”;“有的发展产业不进行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如何防止“巧算账”式的数字脱贫?如何避免“拍脑袋”式的产业规划,从而实现稳定脱贫?记者在云南省大理、昭通两地的多个县乡村进行了采访。
摸清贫困群众生活状况
做扎实调查,讲明白政策
从滇西北的大理,到滇东北的昭通,记者采访过的10多户贫困户,没有一家说得清家里的收入。很多贫困户倒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自己也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收入。昭通市永善县马楠乡党委委员杨友泽坦言,要想摸清贫困群众生活状况,得比贫困群众更了解群众的家底才行。
除了对自己家底不甚清楚的以外,刻意隐瞒自家收入的也有。有基层干部表示,“有的村里全村几乎都说自家没存款,可是一家金融机构统计显示,这个村组光在这一家机构就有五六百万元的存款。”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要客观看待、充分理解农户少报收入这一现象,“一来农村有不愿意露富的传统民风;二来部分农户害怕自己收入超过脱贫标准后就没了相应政策扶持。实际上现在脱贫不脱政策,扶贫政策已经逐步稳定,贫困户没有必要隐瞒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