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设卡”“挂钩”“连坐”……有多少政策正在基层遭遇“搭车”

2018-05-16 07:5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靳永翥分析,有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实际,难执行。

在上级各方面考核压力下,软性的办法不管用,硬性的办法不让用,基层选择“捆绑”有时也很无奈。

当治理手段缺乏,治理思维落后时,就容易滑向违法行政的轨道。

  3

  依法行政方能脱钩松绑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金子强认为,基层治理的方法不当、路径不对,是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

所以,提升基层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培育村民依法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理念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要务。

同时,政策设计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受访人士建议,首先要坚决杜绝拍脑袋的决策。

政策设计前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政策设计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

当然,还要赋予基层治理者能办事、办成事的“尚方宝剑”,健全敢办事、愿办事的激励机制,让治理的手段与目标相匹配,治理的权力与责任相对称。

  要用好考核监督为政策落地落实“保驾护航”。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党政办工作人员陶建武建议,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强化政策绩效评估,强化政策执行过程监督,避免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随机变通,确保好的政策设计落地落实。 原标题:《政策搭车,用错了治理砝码》

(记者 向定杰 杨静 吴文诩)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