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美好生活新变化之我的土楼记忆

2018-05-15 21:3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在福建永定,这首关于土楼的民谣,几乎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几十年来,数以万计的土楼构成了永定人的记忆底色,而永定人也见证着土楼的沧桑变迁。

  这是航拍的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全景,前景是号称“土楼王”的承启楼(5月4日 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张团圆桌。

谈到对土楼生活的记忆,1983年出生的江重生脱口而出“团圆”二字。

从小在土楼长大的他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土楼里几十户人家,常常聚在一张桌子吃饭聊天,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碰个杯,这个年才算过完。”江重生说。

在他看来,无论是大家居住的“大圆楼”,还是吃饭的“小圆桌”,背后都是客家人对“万事和合、子孙团圆”的珍视与期许。

据介绍,早期客家人为躲避战乱来到永定,在深山中夯土建楼。“聚族而居、相互守望”是几代人共同恪守的信条。“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如今承启楼内的这幅堂联,正是对当初土楼生活的生动描摹。

  这是航拍的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土楼群全景(5月4日 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口枯井。

上世纪末,土楼里的团圆记忆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离散的故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始显现出光彩夺人的一面。而相比之下,彼时的山村由于缺少产业,交通不便,发展停滞不前。越来越多年轻人走出土楼“进城打工”。

江重生的父母也加入了“打工大军”。“那时候,班里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成了留守儿童。”他回忆说,村里原本热闹非凡的土楼,转眼都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

关键词:土楼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