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底东娜)他小学文化,却是十几座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言语不多,却有千余徒弟追随拜师。他出身农家,却在践行着传承民族工艺的大梦想。他手中的小锤叮叮当当地敲着,或在寂静的夜,或在明亮的讲堂,或在世界的展台。他是一名银匠,他叫李正云。
今年47岁的他,来自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控拜村,出生在银匠世家,是祖传手工艺的第九代传承人。
千百年来,打制银饰一直是苗家汉子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10岁的时候,李正云就跟着父亲走乡串寨制作银饰,谁家有活就在谁家住下,尤其是打造整套嫁妆,短则一个月,多则数个月,有的时候在一个寨子里就要待上一两年。抬着100多斤重的工具箱,在山寨里穿行,上下坡很陡,山路泥泞不堪,是少年李正云最深的记忆。
18岁成年后的李正云,开始独自下苗寨做银饰加工,全家的吃穿用都靠他的一双手拿着小锤敲出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不过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