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伤疤”正在愈合——从“天眼图”对比看湖南矿区、湖区等的生态修复

2018-04-21 10:36: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沙4月21日电(记者白田田)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记者从国土部门获得多张卫星遥感影像图。这些图片以“天空之眼”的视角,让人们直观看到曾经遭受破坏的一些山水林田湖,正在逐渐愈合“伤疤”。

位于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的湘潭锰矿,素有“百年锰矿、中国锰都”之称。长期的开采,一度让矿区山体裸露、废渣堆积。一张摄于2011年11月22日的卫星影像显示,矿区呈现大面积黑、灰、泥黄色块,满目疮痍。但2017年9月15日矿区的卫星影像显示,绿色变为了主色调,黑灰色区域大幅减少。

湘潭锰矿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2年,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获批。如今的湘潭锰矿,建起了国家矿山公园。

这种“由黑变绿”的情形,在湖南郴州柿竹园矿山等多地的卫星影像上,同样对比明显。

湖南省国土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郭学松说,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过去有的地方滥采问题严重,现在要逐步修复,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

湖泊等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本世纪初,洞庭湖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种植外来树种——欧美黑杨的热潮。2017年底,湖南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开始清理杨树。对着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专家们根据地表影像特征,便能确认哪些区域的杨树已经被清理。

湖南省遥感中心遥感室副主任贺秋华说,从2014年开始,研究人员对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地表覆盖持续进行监测,发现采砂现象少了、畜禽养殖场少了、围网捕鱼的设施拆除了,破坏生态的行为逐渐得到遏制。

业内人士认为,卫星遥感影像包含国土空间开发、水资源与水环境等信息,违规占用农田林地、非法露天开矿等行为今后将越来越难逃“天眼”的监测。

关键词:湘潭洞庭湖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