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际权威期刊发七文专辑报道中国“碳专项”重要原创成果

2018-04-18 12:56: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国际权威期刊发七文专辑报道中国“碳专项”重要原创成果

新华社记者余晓洁 董瑞丰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18日罕见地以专辑形式系列发表了七篇研究论文,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碳专项”之“生态系统固碳”项目取得的原创性重要成果--认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量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强度和空间分布。

用数据“拉直”中国碳汇三大“问号”

“陆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植被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大量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固碳,把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称为碳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说。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国碳收支有三大疑问:中国生态系统固碳有没有潜力,有多大潜力?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能不能扮演碳汇角色?有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通过完善农业政策、改变农作方法,能否既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又增加土壤碳汇?

2011年1月,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率先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简称“碳专项”)。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中国各类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进行系统调查和观测,来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固碳效应,从而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调研显示,在2001至2010年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Tg(百万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贡献了12%和8%的固碳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