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改造老旧小区犯难?这里把它做成了温馨的工作

2018-04-11 21:46:1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虽然规模化建设有助于降低成本,但常州对电梯改造不下指标,坚持条件成熟一台增设一台的原则,目的就是要确保全体业主充分协商,完全达成一致再开工。

清凉新村也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小区,外墙墙皮剥落问题困扰居民已久,但长期以来,居民在出资比例问题上僵持不下。去年12月,26幢的36户居民率先统一意见,各家出资1200元,剩余的70%由街道补贴,对整体外立面进行翻新和防水作业。崭新的灰白色外墙在砖红色为主的小区里格外醒目,周边楼栋居民看到后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内部协商。

吴新峰说,街道对其他有翻新需求的居民推出递减补贴计划,越早达成一致申请改造的楼栋,补贴的比例越高,“因此问题不是补不补贴,而是要发挥补贴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

  居民自治、党员引领,实现共治共赢

“外墙能修得起来,靠的就是邻里情。”清凉一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潘琴感慨,都说“邻里好,赛金宝”,前后张罗大半年,外墙翻新这件事给大家都上了一课,“幸福真的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人心齐什么事都能做起来。”

“群众工作首先就是要解决人心齐的问题,尊重居民主体,推动居民自治,关键抓手是居民中的党员骨干。”吴新峰介绍,清凉新村26幢的“社区管家”潘琴是一名有33年党龄的老党员。外墙翻新,她被推举为楼栋小组的牵头人,给邻居打电话、解释物权法,修好了外墙,还顺带解决了邻里间多年积怨。

“基层工作的原则应当是问题导向和简便易行。”红梅新村社区主任杨秋燕认为,社区管家与社工网格形成有机互补,有助于畅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高效地调解邻里纠纷,收集民情民意,参与社区决策。

“外墙翻新和电梯改造两件小事,反映的是党的群众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命题。”费春陵说,“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让老百姓参与其中,让群众看到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解决问题,就是巩固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执政基础。”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