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数据缘何变身“杀熟”帮凶

2018-04-11 07:56:1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杀熟”套路  程硕作 新华社发

常言说得好:物以稀为贵,人以熟为宝。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上出现一些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利益的行为,即“杀熟”。互联网也不能幸免。不知不觉中,本该造福于民的大数据技术,成了部分互联网企业“杀熟”宰客的帮凶。

  “杀熟”不“杀生”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某网购平台上遭遇“杀熟”的堵心事:“之前为了省运费和享受折扣,一直都是年年花钱充会员,结果昨天跟同事一起买纸巾的时候发现,同一款纸巾,同事(非会员)手机上显示原价49.9元、特价39.9元,而我的手机则显示原价49.9元、会员价44.9元……”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微博网友“廖师傅”爆料称,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预订特定酒店的房间,价格一直保持在380元-400元。偶然一次,他通过酒店前台了解到,该房间淡季的价格仅为300元左右。消息在网上发布后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类似经历。

据了解,此类“杀熟”的网络平台消费涉及打车、购票、订房等。它们之所以“一杀即得”,是因为它们掌握了消费者的大数据,知道从哪里下手。对陌生人,因为无此便利,只得先放过一马,“杀熟”不“杀生”。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这一现象已持续多年。有数据显示,国外一些网站早就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近日有媒体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3%的受访者遇到过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