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部分贫困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 谁来“接棒”老支书

2018-04-10 09:31: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一些贫困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

  谁来“接棒”老支书(党建札记)

前不久,记者探访河北坝上一个贫困村,在村里转了一大圈,见不到一个人影。打电话找到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见面,他一脸沧桑。这位老汉今年61岁,已当了20多年村支书。虽年过花甲,他竟还属于村里的“年轻人”。全村100多户,常住的只有30多户,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支书也想出去打工,挣钱致富,可作为村里“一把手”,实在走不开,“我一走,别的村干部怕也会走,村班子就空了。”

类似的窘况,在一些贫困村还挺普遍。像坝上地区的这个贫困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许多农户的院子破烂不堪,房前屋后长满杂草。村里留守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且不少是老弱病残。有的村子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年轻党员,但又很快外出打工,成了流动党员。许多老支书年龄大了,感到力不从心,想找合适的年轻人进支部或者接棒,却找不到。有的老支书感叹:“别说年轻党员了,连年轻人都找不到,咋接棒呀?”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支部是基层的战斗堡垒,村支部成员如果是能人,就能带动村民致富,这样的村支部有朝气、有活力,在群众面前说话有底气,自然就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很多贫困村,这种“能人型”村支书比较稀缺。相反,一些村支书上年纪以后,文化水平赶不上形势需要,发展劲头也不足,“自富”能力较差,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甚至不如普通村民,怎么带动其他村民致富?

村里年轻党员偏少,村支书年龄偏大,基层党组织难免“体弱多病”。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头雁”。记者多年走访农村,见到的多半是老支书,在这些“爷爷支书”里,有不少人做事努力,办事公道,群众基础好。但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高速公路”上,一些老支书落伍了,自身压力也很大。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