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乡下流行“共享农业” 农忙时节农民不“忙”

2018-04-09 16:10:2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沙4月9日电 题:乡下流行“共享农业” 农忙时节农民不“忙”

新华社记者张春保、周楠

种了45年田的湖南省益阳市农民孙学元怎么也没想到,年龄大了,体力衰减了,自己种的田却越来越多了。“30多岁时,我家种十几亩田,一年到头累得不轻;现在65岁了,我种300亩田,轻松得很。”

面朝黄土背朝天,生动写就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辛劳形象。春耕时节记者走访洞庭湖平原,看到“共享农业”悄然兴起,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正被越来越多的“共享”,维持了上千年的传统农业模式正悄然变化,农忙时节农民不“忙”。

农技共享,半夜起床照看种子成历史

清明过后,洞庭湖平原上色彩斑斓,油菜花金黄、紫云英怒放、绿草如茵,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

孙学元家住在赫山区兰溪镇槐花堤村,每年到南方水稻浸种催芽的时候,最为伤身伤神。按传统方法,水稻浸种后,在室内用稻草、棉被盖起来,保温催芽。其间每晚都要起来一两次查看温度,一旦没有及时散热,就可能造成种子被高温灼伤、缺氧,影响发芽。他感叹:“反正这个时候没得好觉睡。”

不过今年孙学元倒是睡得格外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他神秘地笑了笑,“因为有人帮我们干这个活了,干得比我们好。”

按他的指引,记者来到不远处的赫山区惠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里,浸种池、消毒池、吊车、秧盘传送带等设施一应俱全。负责人刘创业边指挥工人搬运秧苗边说:“我们的育秧厂实现智能化控制,恒温恒湿,催芽效果很好,种子发芽率很高。”据孙学元介绍,周围90%的农户都选择到这里催芽育秧,费用实惠,不再为此劳力费神。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