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村里来了扶贫专干

2018-04-07 12:16:2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携手迈向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大东

“侧柏400棵、女贞700棵、美人蕉300盆……”4月1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西马寨村的苗木基地内,又一批苗木即将发往外地。董金秀脸上的笑容,透露出幸福的味道。

董金秀的公公婆婆年迈多病,丈夫在外地打工,家里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人情往来,一家7口人的开销,靠丈夫打工的收入远远不够。几年下来,董金秀家负债累累,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董金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为了帮助董金秀这样的贫困户尽快脱贫,当地出台了大量好政策、好措施。医疗特惠保险、教育补助、危房改造补助……各种扶贫措施不胜枚举。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许多政策出台后,享受政策的贫困群众却不多,一些扶贫资金并未使用。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措施并不完全了解;一些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腿脚不灵便,领取各种救助资金也不方便。”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峄城区委书记刘振学说,“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却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落地,也影响了贫困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因此,扶贫政策要送到贫困群众家中,一定要打通 ‘最后一公里’。”

为此,峄城为全区有贫困户的334个村,各选聘了一名扶贫专干,专门从事精准扶贫工作。334名扶贫专干,为贫困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真正“落地开花”,他们被称为扶贫的“毛细血管”。

董金秀一家对扶贫专干的贴心服务颇有感触。2017年夏天,峄城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强降雨,董金秀公公婆婆家的房子被大水浸泡过,成了危房。扶贫专干张建军为二老争取政策,办理了2.4万元的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盖起了两间新房子。没多久,听说村里的苗圃缺人手,他又第一时间通知了董金秀。如今,老人住进了新房子,丈夫在外打工,自己也有了一份收入,董金秀一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