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来自浙江宁波、陕西西安和咸阳、辽宁沈阳和锦州的部分抗美援朝烈士亲属和志愿者在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的带领下,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悼念革命先烈。辛阳 樊洪波 影报道
清明时节,煦风微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既是赏春踏青、感受生命孕育的节气,也是追思先辈、寄托感恩情怀的时刻。各地干部群众来到烈士陵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同时,鲜花献逝者、种植纪念树等文明祭扫方式日益增多,成为新风尚。
移风易俗 树立新风尚
4月3日一大早,河北邢台天一社区的居民肖爱君就收到一束仿真菊花。“用仿真花祭扫,既环保也美观,我为社区的公益赠送活动点赞。”肖爱君说。为了倡导绿色文明祭扫,天一社区发出倡议书,并向居民送出数百束仿真菊花。“传统的祭扫方式应与时俱进,要适应新时代的特征,创新更多形式。”社区党支部负责人说。
“西湖李家,上下三村,大小四姓,李黄涂万,和谐共居……” 4月5日上午10时,洪亮的声音响起,江西进贤县西湖李家村清明开始集体祭扫活动。在村里祖坛,100多名村民拾级而上,一起高声朗诵祭祖辞,献上鲜花,向祖先们三鞠躬。“我们设置祖坛,组织村民集体祭扫,用鲜花缅怀亲人,这一文明风尚已坚持了10年。”村民李国用说,西湖李家村拥有600多年历史,清明节举行集体祭扫,已成为该村传承孝悌文化的传统。
白菊花、黄菊花摆在显眼位置,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城区解放路一家花店,不少市民在挑选清明祭扫时的鲜花。“现在,低碳文明祭扫新风越来越被广大市民认可,带束鲜花祭拜先人更显清新文明。”花店老板陈女士告诉记者,经济实惠的花篮是市民的首选。“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市民扫墓时采一截松枝带回家的习俗,已变为在树枝上系黄丝带。”天湖陵园馆长助理王莉说,为避免发生消防安全,不少市民利用网络、鲜花祭扫,尽量不焚纸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