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 题:清明节又至 小巷愈清明
新华社记者张斌
清明节前一天,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一条巷子的拐弯处,桑女士静静地坐在摆放着香表蜡烛等祭祀用品的小摊位旁,偶有客人路过,她招呼一声,客人看看就又走了。整整一早上,她只卖了不到100元。
“生意跟前几年没法比,以前这个时候每天都要卖四五百元,现在不行了。”本打算趁清明节好好赚一笔的桑女士显然有些失望。
长乐坊街道位于西安市东门外。因为街道周边有八仙庵、罔极寺两座寺庙,不少门店和小摊贩在寺庙周边售卖祭祀用品。因为名气颇大,每逢每月初一、十五、清明节、重阳节,阡陌纵横的小巷子总有不少购买者。
桑女士做这一行已20余年。“当时一街两巷都是做这个生意的。往年,家家都要提前几天备货。”她说,因为常常供不应求,她还请母亲帮忙打理摊位,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吃口饭,一直经营到晚上九十点钟。
在她的记忆里,每当晚上她开始收摊时,巷子里的市民就提着白天买来的香表,在街边画一个圈,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西安市长乐坊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张亚涛说,以前清明前后,辖内的北火巷等地到处都是来买香表的市民,巷子被堵得车都开不过去。
更让张亚涛感到尴尬的是,因为一度烧纸钱的人过多,他们去街道检查时,“还没等张嘴,群众就不太乐意了,脸色很不好看”。
“人家把烧纸都拿来了,你说是让烧还是不让?”这个问题困扰了张亚涛很久,后来,他们索性在马路边提供了专门供烧纸的铁桶,但还是“灰尘大,隐患不小”。
“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家的观念。”张亚涛说。
夏日傍晚,穿越车水马龙的朝阳路,从标华酒店向南拐入一条小巷,耳边顿时变得清静起来。这里道路铺装一新,黄墙灰瓦,路旁鼠尾草、矮牵牛等各样绿植高低错落,居民三三两两遛弯儿,一派舒适宜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