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3月30日电 题:“以犁为笔,以种子为墨”——农家人在东川红土地上进行新一轮的“创作”
新华社记者杨静
初升的太阳穿过薄雾,照在起伏的梯田上。李老玲牵着马,拉着土豆种薯,走进田间。
这里是云南昆明东川红土地。连日来,东川的农家人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浇水、施肥,就像是在画板上,进行新一轮的“创作”。
李老玲已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了57年。她所在的红土地镇花沟村,乡亲们保持着马拉犁、人播种的传统耕作方式。
李老玲说,去年家里种地收入超过3万元。今年家里虽然就她一个劳动力,但邻里乡亲来帮忙,已在10亩多地里种了土豆。
“驾!”随着一声吆喝,马儿迈开蹄子前行,犁划破了红土地。李老玲与两位邻居起身走向犁沟边,放土豆种薯、撒农家肥。
一些游客来到土地旁,观看农民耕种。
“秋天时候我来过,那时的红土地就像打翻了的调色板,大块大块的红、绿、黄和白点交织。”来自广东的谢女士说,“我一直很好奇,这么美的图画怎么来的?”
她说,原来,没有刻意“涂抹”,一切都是自然的。
东川区的红土是在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是云南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色土壤。
这几年,当地在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挖掘红土资源。红土地已成为这里的热门旅游景点。2017年,红土地镇旅游总收入289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32元。
红土依然是当年的红土,但村子不再是当年只求温饱的村子。不少村民建起了客栈,开起了农家乐,一些村民在务农的同时兼职做起了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