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们再也等不起了——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者”和“守望者”胡彬彬及学术研究团队

2018-03-27 11:1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胡教授在家排行老三。我们就叫他‘拼命三郎’。他几乎全年无休,在农村一呆就是几个月。”刘灿姣说,胡彬彬进行田野考察时,不打学校和自己的名头,坚持在农民家里搭餐或野地里泡面充饥,寄宿无门时风餐露宿。

“胡教授田野考察归来,就是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做研究。”研究中心博士吴灿告诉记者,因为常年坚持田野考察,胡彬彬的腿出现血管坏死症状。“一到下雨天腿就痛,可是没人劝得了,劝多了他还生气。”吴灿有些无奈。

“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胡彬彬认为,他们这些“抢救者”和“守望者”必须和时间赛跑。

“家国情怀”志在守护“文化安全”

记者从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心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已经深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基本内核“心性”与“治平”层面。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建筑营造与堪舆规划、生产生活与经济模式、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宗法礼制与村落治理、民族民俗与宗教信仰、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能、生存空间与资源环境等。通过对村落活态文化研究,民生为本、家国一体、崇德尚礼、守望相助的中国村落文化精神,令每一个参与研究者都深受触动。

近些年,不断有西方学术机构找上门来要求合作,对此,胡彬彬等人一概拒绝。“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文物,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首次研究权、话语权。”

保护村落文化,也会遇到很多反对者,这令胡彬彬和他的团队感到最无奈。“你们做这个干嘛?”“我拆房子和你有什么关系?”更令胡彬彬担忧的是,一些人把建设新农村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完全对立起来。“我赞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条件,但要把古村落文化转化成让村民共享的‘文化红利’和向往的‘美好生活’,促使他们自发地成为村落的守护者。”

让胡彬彬等人感到欣慰的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谋划。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与振兴,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和地方、中南大学的强力支持,申请加入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村落文化薪火相传的无穷力量。”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