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大代表王建宇:本土人才享受“海归”同等待遇

2018-03-11 13:16:0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国内培养的人才不能和国外引进的人才一视同仁,代表们有些困惑。

“既然叫人才,那就要以才识人、以才辨人,不要管他是本土的还是国外引进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到了现象背后的人才观念。在他看来,不应将人才分为本土培养和国外引进,从国外留学回来才能获得机会,更不是正确的人才观。

一直以来,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对国外留学人才的青睐,是基于国外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相对较发达来考量。然而,随着中国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到今天,国内科研工作的水平也提高了,条件也很好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国内实验室做的工作不一定比国外差。”李林说。

王建宇举了量子卫星的例子,进一步佐证了李林的观点。“我记得当时有国外专家来了解量子卫星的情况时问我,‘是不是你们团队成员都是从国外回来的?’”王建宇回忆道,“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你们中国做了这么尖端的工作,那一定是在西方留过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有几个有分量的、国际领先的成果,比如量子、克隆猴,如果你仔细了解就会发现,除了尖端的领路人,团队中基本都是清一色国内培养的人才。”王建宇说。

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马兰也觉得,我们该有教育自信了,而这种自信就体现在“对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有正确的评估”,与海归人才一视同仁。

事实上,代表们十分支持并重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只不过,他们也希望,大批长期、持续奋斗在国家科研项目中的本土培养人才,应当受到与海归人才同样的重视。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这批人才的创新活力应当进一步得到鼓励,为他们的进步开辟通道。

在人大代表会场,记者已从多位代表口中反复听到了“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声音。这些关注也让李林乐观地觉得,人才问题快要接近拐点,接下来会向着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一视同仁的方向发展。

原标题:本土人才享受“海归”同等待遇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