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8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赵莹莹) 3月7日文艺界别小组讨论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的穿着简单随意,尽管没有“燕尾服+领结”加身,说起“中国作曲家断档”这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神情严肃的他依然让人感觉到一种以指挥统领全局的气势。
“中国概念”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每年都会推出的重要板块,以“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让观众感受纯正的中国风。然而,去年这个专场音乐会的作曲家名单上,出现的基本都是郭文景、陈其钢等年过六旬、早已功成名就的“老将”。作品精彩毋庸置疑,可对于有些观众来说,还是希望能听到新鲜的旋律,期待着青年作曲家能够闪亮登场。
中国优秀青年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都有谁?在哪里?不仅音乐圈外的人答不上来,像余隆这样的业内人士也要冥思苦想,他掰着手指头说出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现在能拿得出作品的郭文景、叶小纲、陈其钢、周龙、陈怡都已经年过六旬,50岁、40岁、30岁的作曲家在哪儿呢?”
为庆祝广州交响乐团诞生60周年,广交委约世界著名作曲家潘德列斯基,以中国古代诗歌为背景创作了《第六交响曲》。余隆坦言,在选择作品上没有中国人、外国人之分,只是根据作品质量的好坏选择委约对象。其实,他也想选择中国青年作曲家,并在多种渠道为青年人提供平台,却发现能够胜任的实在屈指可数。不少年轻作曲家出于某些原因,在忙着为影视作品创作,很难心无旁骛地去潜心打磨一部交响曲。
诚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所言,京剧作品讲述的故事,现在的青年人大多不明所以。交响乐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年轻一代作曲家人才的严重缺乏,让余隆在说到中国音乐作品时显出了忧心忡忡,“就像识字和有文化,差着十万八千里,写个旋律和变成作曲家,同样差着十万八千里。”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1月28日电(记者庄北宁 黄庆义)澜湄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28日在缅甸文化名城曼德勒开幕,来自中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六国青年将在此充分交流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