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号文件”在基层

2018-02-25 11:01:0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天气变暖,草木萌动,农村进入春耕春种的繁忙时节。图为江西省永丰县七都乡鹅颈水库灌区,农民正忙着翻耕水稻田。

刘浩军 杨卫斌摄影报道(人民视觉)

面子新,里子也要新

本报记者 王 浩

回到老家,穿过村口古色古香的牌坊,走上宽敞整洁的硬化路,看到一座座新盖的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对联,挂着灯笼,老人们坐在家门口谈笑风生,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一派热闹的新春景象。记者的老家在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三张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印象中,村民靠着“一亩三分地”维系生计,日子刚够温饱,为啥现在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乡村旅游开花结果,特色葡萄搞出名堂,村民腰包鼓了

“想不到吧,咱们村有了4A级景点,这可是全市唯一一家。现在村里每天人来人往,可热闹了,快回来看看。”问到村里有什么新变化,老姑父王发昌兴奋地说。

我记得村子并没有什么特色,咋能“生”出4A景区?老姑父说,别忘了村旁有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这可是晋国诸侯的墓葬群。以前严严实实地围着,谁也没进去过。这两年,县里发展旅游产业,依托遗址,兴建了晋国博物馆,既把文物保护好了,也能让人大饱眼福,沉睡的旅游资源一下子变活了。

宽阔的广场,古风浓郁的建筑,博物馆里上万件珍贵的晋国文物,吸引不少周边市县的游客。“村里的人气旺了,每到节假日,通往景区的路上都会堵车。”老姑父说。

老姑父是村里的能人,眼界广,点子多。他多年前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养殖鱼鳖,搞得红红火火。这次,他把目光聚焦在游客身上,把自家的养殖园改成垂钓园,从养鱼变成钓鱼、吃鱼,“进军”乡村旅游。老姑父说,刚开始,游客逛完就走,现在又玩又吃又住。在他的垂钓园,游客钓鱼后称斤,做成农家菜。高峰时,每天能接待几十个人。去年一年收入超过30多万元。在他的引导下,村里已经有好几户开办了农家乐。

思路一改天地宽。村主任冯文会说,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改”上下功夫,积极培育新产业,村民赚钱的法子更多。红提葡萄是村里培育的另一个特色产业。

1234...全文 5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