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基层党员李洪启:用退休生活耕耘镍都绿色

2018-02-23 17:46:0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日报网2月22日电(记者 蒋艺婧)又值新春,不少务工者都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而在甘肃省金昌市,即使是年轻的外出务工者,也对一位八旬老人的故事耳熟能详。尤其在龙集里社区,每当提起李洪启,人们总会赞不绝口,称道老人家即便是在退休后,也依旧没有停止奋斗的步伐,用双手为大家筑起一道绿色的防护林。

在杭州工作的张军回忆道,小时候在家乡生活,最害怕的就是刮大风。那时候一到春天,不但尘土漫天,随风卷起的垃圾袋更是在空中肆意飞扬,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人也随着混沌的天气没了精神。可现在过年回来,看着家乡越来越多的植被覆盖面积和父母愈发优美的养老环境,他在外打工也更加放心了。

李洪启老人对于过去恶劣的天气更是印象深刻。1960年,李洪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事祖国的镍基地建设。那时金昌刚刚发现镍矿不久,除了一望无际的荒滩,这里看不见一株植物。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前来工作生活的金昌人和李洪启一样,都是响应国家号召,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

直到现在,李洪启还记得刚下火车时的情形:这里黄风漫天,飞沙走石,和家乡沂蒙山相比,金昌简直就是个没有绿色,没有生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

“别说一棵树,那时候连草都很少见。”李洪启说到。

后来,李洪启被分配到金川公司二矿区工作。据他回忆,那时候为了让祖国尽快摘掉贫镍的帽子,工人们没有休息日,一年只有12天休假。

1964年,第一批电解镍被成功生产出来,金川公司镍钴铂族金属的生产也开始踏上正轨,并逐渐成为中国第三大铜生产基地。但对于这位身在矿区的老党员来说,除了工业生产成绩带来的成就感,他心中还惦记着一件事:那就是帮助金昌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能更好的生活在这里尽力所能及之事。

李洪启开垦荒滩(金昌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供图)

1996年11月,60岁的李洪启正式退休。也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义务种树之路。

李洪启先从自己居住的社区干起。他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买来镐头和铁锹,借来架子车,一锹一锹地向架子车上运石子。家人们也在李洪启的带动下加入了挖花池的队伍,一家人齐心协力,共清理出84架子车的废石,陆续挖出了总面积约117平方米,深1米的花池。

李洪启说,当天气回暖,他种植的第一批草木开始抽绿芽时,周围的邻居也都前来参观。于是,他开始号召大家一起搞绿化。哪里种树好,哪里种花漂亮,都由他自发地冲在前面带领大家一起干,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已经退休的金川公司职工,也有一些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大家一起种。短短四年时间,居民们就完成了龙集里社区的绿化工作。

在龙集里社区,李洪启和他种的第一颗柳树合影。马路两旁的树木也均为李洪启和居民们共同种植(蒋艺婧/摄)

“社区的环境好了,我也更有劲儿了。2001年春天的一场大风把社区西北角垃圾抗里的垃圾吹得到处都是,24和25栋的居民都不敢开窗户,我就开始给新成立的社区党支部写报告,倡议150余名离退休党员和我一起种树,将西北角的垃圾抗改造成长达十公里的‘老年林’。”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李洪启说:“作为这座城市的第一批建造者,看着金川公司越来越发展壮大,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当年条件那么艰苦,我们都能够克服,现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我更觉得大家应该跑起来,动起来,把好日子过起来!”

李洪启带领离退休党员种植的洪启林(蒋艺婧/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