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为此,本报组织了系列报道,从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解读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
财政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我国财政支农事业现状如何,财政投入如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财税专家。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近几年,我国在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投入持续增加,支持农业生产,推动农村道路、学校、医院、乡村产业等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朝才告诉记者。
例如,财政部2017年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扩大到23个,并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试点。试点村尤其是“薄弱村”“空壳村”的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在农机购置补贴上,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6亿元, 扶持159万农户购置机具187万台(套),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了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