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义农民龚得胜——
科学种椒红又火
本报记者 吴齐强 孙 超
寒潮还没退,江西省安义县老庄主绿色农业基地的工人们在给大棚掀薄膜。基地负责人龚得胜解释说,这是为把土里的虫卵和病菌冻死……
赵恕堂是这个辣椒种植基地的创业“元老”,辣椒越种越好,工资也从2011年的一个月1000多元涨到现在的3000元。基地缺人手,赵恕堂老伴来帮忙,工资和赵恕堂一样。
工人收入为啥这么高?故事得从2011年说起。
那一年,看到山东等地蔬菜种植红红火火,一直在北方做边贸生意的龚得胜决定回家当农民。“我到南昌一看,外地的菜多,本地菜反而少。就想着,要能在附近搞个基地,成本更低菜更新鲜,保准能赚钱。”
龚得胜决定种土豆。第一年就大干快上,种了800亩。没想到潮湿天气导致病害暴发,土豆颗粒无收。
上百万打了水漂,龚得胜既震惊又害怕:“原来以为农业风险最低,现在看来根本不是!”
带着病苗,龚得胜找到省农科院的专家。专家毫不客气:“有钱没技术,不要玩现代农业!”
不甘心失败的龚得胜买来一堆农技书籍,边读边做笔记,放弃了不适合当地种植的土豆,改种辣椒。“每天盯着辣椒长,看一次记一次。只要发现有一株不对,就去搞研究。”龚得胜说。5年多下来,龚得胜的农业笔记记了几大本。一个农业门外汉,如今成了拥有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的乡土专家。
“辣椒种子35度才能发芽,为了在冬天育苗抢上市时间,我自己想了土办法,给辣椒盖上被子,睡上电热毯,平时还吹暖风机。”龚得胜掀开育苗的塑料盒子,果然有一层电热毯。“虽然电费要花几十万,但如外购秧苗要花去几百万,这笔账值!”
2017年,龚得胜的辣椒基地每亩两季收获8000斤。“去年第一季育苗太晚,赶上了辣椒旺季,一斤只卖了一块五。第二季价格就能卖到3到4块钱,”龚得胜说,“留到春节前后,一斤至少卖7块。”
湖北京山贫困户张俊——
一年增收十余万
本报记者 范昊天
“别看这家伙现在小,6个月就能长成‘大块头’。”站在猪栏里,湖北荆门京山县石龙镇罗家桥村村民张俊抱起一只活蹦乱跳的猪崽,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