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们这样过春节

2018-02-15 08:4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2000年前后,汽车开始普及,陈海宗有了自己的车。腊月二十九或是大年三十,陈海宗从长春驱车800多公里回到河北老家。

“那时候南方摩托车骑行大军让人很震撼。抢手的火车票让人印象深刻。”至今,陈海宗对回家过年的辛苦经历历历在目。

第一次开私家车回老家过年,陈海宗既兴奋又疲惫。“长途开车累,但有了舒服的专属空间,还是让人特别兴奋。更重要的是,当时路上并没有太多的车,汽车畅通便捷的优点非常明显。”

到了2010年,汽车仿佛开始了爆炸性的增长。陈海宗分析说,这时,汽车已经慢慢从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变为代步工具。

尽管人车关系逐渐变化,但春节前两三个月,汽车销售高峰的特点却丝毫没有减弱。

“虽然‘五一’‘十一’前后的销售热潮正在变得不明显,但春节前夕依然是销售热季。越是大众化的汽车,就越是如此。”陈海宗说,这也能看出春节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汽车和春节的特殊关系。

近两年,陈海宗不再开车回老家了。“逢年过节,高速路都能变停车场。”网约车、汽车租赁、共享汽车等新模式,给春节回家的人们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春节回家,人们更愿意选择高铁、飞机等方式,再通过汽车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汽车消费正在从拥有性消费向支配性消费转变。

这意味着,人们对用车更加挑剔,已经从最初的品牌、性能等简单标准,扩展到内部设施的智能网联、外观造型等功能性和感官性考量。

从农贸商品交流到地方文化展台

我们这样逛庙会

牛幸佳 王 珏

逛庙会早已成为现代春节的热门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庙会在继承传统的物资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基础上,还逐渐向促进社区和谐、丰富城市文化等功能转变。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庙会逐渐从过去封建迷信的概念中解脱出来。“那个时候每逢庙会举办,我总会叫上街坊乡邻。大家一起看大戏、逛摊位。一路上说说笑笑,高兴得不得了。”河南省巩义市矿区居民薛喜凤回忆。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庙会的经济功能得到加强,逐渐成为从事商品交流和物资贸易的场所。“80年代的庙会主要以出售各色小吃、衣服以及民间工艺品的小型摊位为主,基本属于个人行为。而到了90年代,庙会上的小型摊位已经摇身变为从事城乡农贸商品交流的大型场所。”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林继富说。

21世纪以来,庙会还承担了弘扬地方认同感的功能。春节期间,庙会成为某一区域内的“全民性活动”。

“逛庙会是我们家春节的必备项目。庙会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说着方言,很有归属感。”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杨京说,以前春节只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年味儿越来越淡。外出逛庙会,为亲朋好友间的紧密交流提供了舞台。

2018年,北京市推出地坛庙会、朝阳国际风情节、通州运河文化庙会等十大庙会。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说,将采用政府购买和“互联网+文化”的方式,向首都市民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5日 06 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