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线下到线上 大数据让社区工作有了“靶向定位”

2018-02-13 13:11:1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11月9日,临汾路街道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签订了一份《大数据与创新社会治理框架合作协议》。一个月后,临汾路街道“民情日志”数据应用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如今,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个集大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平台,已经在临汾街道实施精准民生工程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我们在走访或工作时,都要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走访信息,回来后还要补台账并保存。现在就方便多了,走访时只要带个手机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数据遗漏,走访后也省区了整理信息的麻烦......”一说起“民情日志”系统带来的方便,临汾路299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烨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事实上,不仅是俞烨,临汾街道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享受着大数据为工作带来的便利。如今,每个走访的工作人员的手机里都有了一个APP,上面会每月推送当月的走访任务。在任务中,详细记录着需要走访家庭的成员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走访前提前了解。APP内还有随访问题、记事本等功能,走访人员可以随时修改更新被走访家庭的状况。走访结束时,数据会被上传到数据中转站进行保存,再也不必等回到办公室再整理了。另一方面,“民情日志”数据应用中心的后台则可以实时监测到辖区内每一个居委会的走访频次情况,随时根据走访情况对居委会进行督促管理。

作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探索大数据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载体和系统创新,“民情日志”数据应用中心的“本领”着实不小。集开放性、时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它,正逐渐成为临汾街道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大管家”。记者在“民情日志”数据应用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数百条与社区相关的信息正在不断滚动着,实时显示着社区的状况。据了解,投入使用至今,“民情日志”已收集到数据约在70万条左右。除了居民区干部走访上传的数据外,居民在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事务时的数据、街道各个条线部门的业务数据、街道居委会收集到的数据等都会被汇总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民情日志”系统则会将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并将它们一一分类。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