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2018改革红利如何释放?这些民生红包请收下

2018-01-30 08:55:1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王莹)人均预期寿命从74.83岁提高到76.5岁;600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抗老年痴呆新药成功在望;企业年金基金达到差不多1.3万亿元……在各部门近期召开的各项会议上,多项改革与发展成果让民众获得感满满。2018年,改革发展将继续释放出哪些红利?透过会议,掂掂这份民生大红包有多沉。

就业

让820万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与2017年的795万人相比,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20万人。与今年新成长劳动力1500多万人相较,高校毕业生可谓超过了一半以上,数字庞大,任务繁重。

在1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卢爱红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众多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今年,人社部门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在就业渠道方面,扩大毕业生基层就业、企业吸纳、社会组织就业、新就业形态等各类就业机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

在就业服务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同时,推动就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和“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

此外,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开展实名登记,制定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服务,对家庭困难、残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的毕业生,建立专门方案,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参加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帮助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教育

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 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

孩子教育事关每个家庭,学前教育也因社会热点受到民众普遍关注。在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2018年要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着重解决普惠性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社会热点时有发生等问题。

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支持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城乡结合部和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让每一个在园儿童接受专业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投入上,将建立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机制,出台公办园生均拨款、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健全资助标准。

师资上,将完善编制管理办法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引导和监督依法配足配齐保教人员。提高保教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确保依法依规办园。

此外,他还强调,要坚决防止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发生,一经发现必须严肃查处。

就医

严打涉医违法犯罪,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这些难题一直是困扰医疗卫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在1月4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目前,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已取消,初步建立运行新机制。同2010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从74.83岁提高到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0/10万降至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1‰降至7.5‰。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